中南大学教授颜爱民:中国教育的根基在于重建文化自信发表时间:2018-07-18 09:25 品读国学经典,弘扬中华文化。增强民族信仰,传承优良传统。2018年7月17日,岳麓区教育系统“学分银行”第二期《论语》研修培训在岳麓区博才梅溪湖小学举行。本次培训共分为理念导引、问卷检测、教学实践汇报、课题及后期考勤介绍、暑期社区论语公益试教五部分内容。 中南大学教授、博导,基金会理事长颜爱民教授应邀作的专题讲座《经典教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与内涵》是这次培训活动重要内容,鞭辟入里的理论引导为培训活动的进行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颜爱民教授讲座分为四个方面的内容。 中国教育的根基在于重建文化自信。对于文化自信的重要性颜教授引用了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漫谈中国文化》中一则小故事:当年一个哈佛大学教授问南怀瑾,“我问你一个问题,历史上一个国家民族亡掉,是不是永远不会翻身?”南怀瑾说:“不错,你们西方历史是这样。”“那对不起,我请问你们中国,几次亡国几次什么,这个国家永远存在,理由是什么?”南怀瑾说:“那你西方人不懂,统一!”哈佛大学教授说“什么叫统一啊?”南怀瑾说:“文化的统一,文字的统一”。 习总书记说:“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发展、饱受挫折又不断浴火重生,都离不开中华文化的有力支撑。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对于教育改革与文化自信的关系,习总书记指出:“我们的教育改革要坚持文化自信,好经验要坚持,不足的要补齐。”教育改革不能忘记中国文化的根,尤其是历史积淀的宝贵经验,不仅不能被抛弃,而且必须加以大力弘扬。 经典教育的作用。颜爱民教授认为“经典”是一个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结晶,所载为至理常道,透射着人文的光芒,其价值历久而弥新,任何一个文化系统皆有其永恒不朽的经典作为源头。学习经典可以提高记忆、识字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提升理解以及思维能力;促进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信心的形成;提升道德修养;修饰外貌气质达到“腹有诗书气自华”。 中国传统教育的哲学基础是 “天人合一”思想。颜教授认为“天人合一”思想是国学精粹之精粹,是国学的哲学基础,是人类界定人与自然关系的伟大思想成就,不仅不会过时,而且于当下世界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教育就是安命、立心;就是通过外部系统(含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作用促成人的本质回归,潜能释放,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良性互动,成就快乐和高价值人生,趋向“天人合一”的境界。 教育不同阶段应分别守住什么底线?颜教授认为家庭教育阶段要守住纯正家风。家庭是人类最基础的、最重要的教育单元,它在人生最基础、最关键的时刻产生着决定性的基础影响;家庭是人的心性定基处、人格定型处。 学校教育阶段要守住师德师范 。“名利场”中教育的结果只能是一代一代矮化的民族悲剧。教育必须摆脱市场经济名利驱动的左右,保持“传道授业”、传播人类高尚文明的独立功能,这是教育的正道,也是中华民族的前途所在。 社会教育要打造统一和谐场域。社会教育虽没有学校教育那样集中、有目的、有计划,但其影响却广泛、深远、更易深入人心。 整理/尹飞飞
文章分类:
1资讯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