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爱民:如何在企业经营和家庭建设中践行国学发表时间:2017-12-10 16:55 文/孙小平 颜爱民 ◎ 中南大学教授/博导 ◎ 中南大学人力资源研究中心主任 ◎ 湖南省人力资源管理学会执行会长 ◎ 湖南践行国学公益基金会理事长 ◎ 人极书院理事长兼执行院长 其实对许多人而言,企业经营和家庭建设所面临的困境,与理想中的企业成功及家庭幸福之间的差距,永远是一个无法绕开的话题。中南大学教授/博导颜爱民以当今颇为流行的吸引力法则告诉我们,你生命中所发生和拥有的一切,都是由你自己吸引过来的。 建立对这种吸引力关系的认识,正是颜爱民老师别开生面,为我们提供通往“天人合一”视角奥秘的钥匙。 颜教授认为,“天人合一”的思想渊远流长,如果用现代语言表述,即:人是小宇宙,自然是大宇宙,小宇宙与大宇宙同构且相通。但是如何运用这一思想,也就是站在“天人合一”视角,还需要从研究心的主宰作用入手。 陆九渊《象山全集》说: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因此,应当认识到人心控制着人性,人性又决定着人心,而人性的发展又左右着人的生命品质的走向。关于心性,无论是儒家的存心养性、道家的修心炼性,还是佛家的明心见性,都是将人的心性、以及由于心、性作用而构成的生命能量和信息场看作一个整体的系统,从而理顺了与整个自然宇宙大系统的同构性和统一性的关系。《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大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有焉。基于此,还可以确立系统稳定与升华的标准为“和”。 从以上认识出发可以得出,若要系统成功就要做到“五和”:性与命和,人与物和,人与人和,人与天和,以及微观与宏观和。而“和”的具体准则就是合义。所谓义,就是宜,这是“天人合一”体现在作为人应当遵循的最高道义标准。 许多人对利与金钱的认识观念不全面。颜老师指出,企业乃至人人逐利,是人的刚性需求。但能否合义生利,则深刻地影响着企业、家庭或者个人的经营能否持续成功。在颜老师看来,取而失义之利,必然导致各种矛盾交织并激发的恶果,也就是失中、失和,最终导致失败。取而合义之利,自然地与周围人及环境和谐共进。所谓致中和,即是将各种矛盾在协调平衡中转化。此时,利自然而至。 企业或个人组成的系统,需要依据佛家六度中的布施度,这种破除人性的悭贪的利他方式,就是义的体现。也是促成系统持续发展的便捷方法。由于懂得布施,懂得舍,懂得感恩,也就懂得了天人合一,懂得了如何实现以性、命为能量和信息场所构成人的小宇宙系统与自然大宇宙系统的动态稳定交互作用。 颜教授还认为,愿力对心、性、命及周围系统具有强烈的导向作用。真正完整理解“天人合一”视角的逻辑思路是:愿力作用于心、心又作用于性、性继而影响命的成长态势,而以愿、心、性、命构成的性命系统与周围宇宙系统交互作用后又反馈成新一层级的愿、心、性、命及周围系统交互作用的螺旋式发展路径。 基于“天人合一”视角的家庭教育,也是颜爱民老师多年来关于国学践行对幸福家庭建设作用的研究成果。在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成功管理路径里,家庭教育对人的心性涵养作用最基本、又最深刻。当然社会教育的最终影响也不可否认。但是这并不妨碍在“天人合一”指导之下的家庭教育作为人心性发展的原点。颜教授风趣地指出,家庭教育不仅要从娃娃开始、还要从胎教开始,甚至从种子开始。这就要求家庭主体中的父母的教育也不可缺位。无论是千年前的颜之推传下的《颜氏家训》,还是近代曾国藩留给后世的“八本”曾氏家训,都是将教育放在“天人合一”视角下的系统场域观念体现。
文章分类:
4专家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