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要从孩子抓起——《如何在中小学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侧记

发表时间:2023-07-19 17:06

徐勇照片.jpg

徐勇简介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北京市人民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

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童蒙文化研究分会会长

中国教育学会传统文化教育分会理事长

中国书院学会副会长



2023715日上午,徐勇教授为第五十二期国学与教育高峰论坛暨第九期乡村国学教师文化素养提升班现场授课,主讲《如何在中小学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徐勇教授从明确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知晓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注重传统文化教育的方法三个方面开讲。

第五十二期国学与教育高峰论坛暨第九期乡村国学教师文化素养提升班现场

一、明确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

徐勇老师认为: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只有系统地学习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内容,浸润于传统文化丰沃的土壤之中,日与性成,习与渐长,才能掌握优雅、精致的祖国语言,成一个既有知识、又有文化的现代中国人;才能走进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亲近、认同这个家园,并有能力参与到这个家园的建设过程之中,才能将自己生命的根须,扎根于传统文化丰厚土壤,把自己从一个自然的、生物学意义上的人,变成一个自觉的、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

二、了解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全面把握传统文化教育的知识体系

文化是一个特定的群体(国家、民族、特定的区域)面对外来挑战时,依据自身的资源做出的独特性、创造性智慧的体现。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祖先创造,能表现我们民族特色的文化体系。经过一代又一代先民接力传递,穿越一个又一个时代的筛选和过滤,需要一代代中国人继续传承下去。

开班照片.jpg

徐勇教授在第五十二期国学与教育高峰论坛暨第九期乡村国学教师文化素养提升班授课

传统文化教育的经典、常识、技艺的教学在各年级阶段的要求如下:

在经典方面:  

13年级:重点诵读伦理道德类蒙书,如全文诵读《弟子规》、《朱子治家格言》,选读《小儿语》等。

46年级:重点学习知识类蒙书,如全文学习《三字经》,选学《声律启蒙》《幼学琼林》等。  

79年级:重点学习“四书”,即选学《论语》《孟子》,全文学习《大学》《中庸》。学习具有代表性的子部经典,如选学《老子》《庄子》《荀子》《墨子》《韩非子》《孙子兵法》等。

高中年级:重点研读“五经”,即节选研读《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左传》。研读具有代表性的史部、集部经典,如节选研读《史记》《资治通鉴》《史通》《楚辞》《昭明文选》《文心雕龙》等,了解这些经典的体裁或体例。

徐勇教授在第五十二期国学与教育高峰论坛暨第九期乡村国学教师文化素养提升班授课

在常识方面:

13年级:日用礼仪常识:知道主要传统节日的文化渊源和民俗活动,知道二十四节气的文化内涵。

46年级:常见器物常识:饮食、服饰、建筑、出行,即衣食住行。又笔、墨、纸、砚等古代文化用品。

79年级:社会生活常识:科技常识,社会生活,古代职官,行政区划和地理大势。

高中年级:学术思想常识,如:科举制度、政治思想、学术流派和思想、文学理论、宗教文化。

在传统技能技艺方面:

13年级:游戏、手工

捉迷藏、抽陀螺、抖空竹、放风筝、拔河等体能游戏;学玩七巧板、益智图、鲁班锁、华容道、打算盘等智能游戏;绕口令、谜语、灯谜、歇后语、属对等文字游戏。

学习制作折纸、剪纸、年画、灯笼、泥人等简单的传统手工制品。

46年级:生活技艺

衣:了解纺纱、印染、织布、绣荷包、盘扣、挑花、绢花等传统的纺染织绣技艺。

食:参与制作饺子、粽子、春饼等节日和节气食品或传统美食,再学几道自己家乡的特色美食。

住:欣赏宫殿、坛庙、寺观、佛塔、民居和园林建筑(亭台阁楼)等独具中国特色的建筑制作流程和工艺形式,了解榫卯、斗拱、飞檐、瓦当等传统建筑的基本布局。

行:了解古代舟船车轿等交通工具、驿站和拱桥等交通构造物的类型。

用:了解饮食器皿、文房和生活用品等常见日用物品的传统制作技艺。

学员小组讨论交流

79年级:传统雅艺

琴:在认识铃、锣、埙、缶、古琴、筝、琵琶、箫等传统乐器。

棋:选学围棋、象棋等传统棋种。

书:掌握笔法和书写技巧。

画:选学中国画、敦煌壁画、唐卡等传统绘画形式;选学石雕、木雕、金石篆刻、陶塑、泥塑等传统雕塑形式。

高中年级:戏曲与中医

戏曲:选学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昆曲、梨园戏等。

中医:选学中医望闻问切的诊法,针灸、中医正骨、推拿等简单的治法和疗法。

第五十二期国学与教育高峰论坛暨第九期乡村国学教师文化素养提升班结业典礼之颁发结业证书

三、注重传统文化教育的方法   戒除传统文化教育中的种种乱象

徐老师最后强调:传统文化教育不是复古教育。传统文化教育要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教育的基本原则是尊重儿童,尊重儿童的兴趣和爱好,否则只会禁锢儿童的世界,戕害儿童的灵性,使儿童失去自身成长的根基。


采编/ 尹少林

摄影/ 邓银松

 扫一扫,即可关注
联系我们
电       话:0731-82296714    13308414996
投稿邮箱:1638442894@qq.com
地       址: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芙蓉南路二段390号,湖南长沙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C栋625号。
备案号:湘ICP170050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