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国学精髓,助力企业管理——第51期国学班国学与管理(教育)会讲课程侧记

发表时间:2023-03-09 11:07

3月3日晚,国学与管理(教育)高峰论坛暨第51期企业家国学践行公益研修班在长沙普瑞酒店隆重开班。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博导、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国学研究院院长、岳麓书院原院长朱汉民教授,大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国学基金会副理事长傅胜龙和中南大学二级教授、博导颜爱民同台会讲《国学与管理》。

   

002.jpg

一、什么是国学?

   

朱汉民院长说,国学是中华传统文化里面最具系统化、典籍化的知识,是文化里面最核心的部分。它以先秦的经典及诸子百家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还有同时期的诗词歌赋、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


二、企业家为什么要学习国学?

   

傅胜龙董事长说,管理就是管人管心,需要借鉴治世的经验,国学就是沉淀下来的治世经验。我们经常会说,做人要“想开点”,就是要“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要“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现在数字技术背后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以及西方管理学提出来的量子管理,就是中国的易经管理,所以国学与管理本来就是一件事。

   

颜爱民教授非常认同傅胜龙董事长的观点,他说,现代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管理的最高境界其实就是没有管理,与道家的“无为而治”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国学与管理融合应用之道

   

朱汉民院长认为,国学与管理的关系是从知到行的关系,是把学到与做到结合起来的过程。中国文化最大的特点是:几乎所有的学习,都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做学问的五个步骤“学、问、思、辩、行”,前面的四个步骤都是为了最后那个“行”。

   

此外,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修己,如修己以安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作为企业家,若自己未修好,是不可能做好管理的。修己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要有仁爱之心,爱人如己;二是遵从“中庸之道”这个做人处事的大智慧。

   

傅董事长说,中华文明是五千年来唯一未曾中断的文明,源自中华民族一直崇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不管是做企业还是做人,都要认识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重要性。大汉集团能有今天,更多是因为“看得见,敢于抓,抓得住”。所谓看得见,就是要看得见事物的本质和真相;敢于抓就是要敢于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知得以开悟,能力得以提升,最后就能越来越抓得住。这九个字的背后就是国学的智慧。

   

会讲中,颜爱民教授向朱汉民院长提了一个问题:国学体系这么庞大,到底学哪个好一点呢?

   

朱院长说,不管是诸子百家,还是儒释道,都不会想着如何战胜别人,而是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潜力。儒释道三家,没有谁强谁弱,谁好谁不好,是互补和包容的关系。儒家强调治世,道家强调治身,佛家强调治心。人,既有身体,也有心灵,又是一个社会人,所以把三者结合起来修炼。

   

颜教授总结说,在管理学中,之所以有不同的学派,是基于对人性的理解和认知的差异。但人性是非常复杂的,不能仅仅以善恶来做评判。所以管理应分层次,管理对象不一样,管理方法就不一样。中国文化构建的是一套义利系统,告诉人怎样能活才能有意义和价值,从而引导人的行为;西方则是用一套制度来约束人的行为。有人说,西方文化是主观上为自己,客观上造福了社会;而中国文化,则倡导首先要为社会,但最后也成就了自己。所以这两种文化其实是兼容的,若能结合起来,一定妙不可言。

   

在此次“国学与管理”会讲中,三位专家一致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的融合,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我们应该将传统文化的精髓,融汇应用于现代管理的实践中,借鉴传统文化智慧解决现实问题,将继承传统与发展创新相结合,帮助企业突破发展瓶颈,注入国学文化基因,赋予强大的生命力,为国家和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扫一扫,即可关注
联系我们
电       话:0731-82296714    13308414996
投稿邮箱:1638442894@qq.com
地       址: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芙蓉南路二段390号,湖南长沙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C栋625号。
备案号:湘ICP170050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