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思想的真谛:成人之道——《国学与教育》三师会讲侧记发表时间:2022-03-16 15:34 3月4日晚,朱汉民院长、张国骥教授和颜爱民教授以《国学和教育》为主题展开会讲,三位专家学者围绕生命教育,阐述了不同年龄段的人如何借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人成才。以下文字根据会讲内容整理而成。 朱汉民教授(中)、张国骥教授(左)、颜爱民教授(右)以《国学和教育》为主题展开会讲 一、什么是国学? 朱汉民院长谈到,广义国学是指中国历代的文化传承和学术记载,包括中国古代历史、哲学、考古学、文学、语言学等。狭义国学则是指中国古代学说,其代表是先秦诸子的思想及学说,包括儒家、道家、兵家、法家、墨家等。 中国历史上“国学”是指以“国子监”为首的官学,指国家设立的学校,如太学等;自 “西学东渐”后相对西学而言,泛指“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中国传统的知识学问统称国学。 二、国学与现代教育有什么关系? 怎么把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文明联系起来?张国骥教授认为:孔子、孟子都重视教育,现代教育应在传统千年文化中汲取营养。他还以世界级学者钱钟书为例,概述了中华文化与世界其他国家先进文化相互借鉴的发展历程。朱汉民院长补充说:复兴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其实就是古学今用。如“学问思辨行”是儒家提倡的一种认识和修养的方法。原载《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简称“学问思辨行”。如中山大学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这不仅仅是校训,作为一个社会人的准则也不为过,而且这也是当代大多数人所缺的学问思辨行。 颜爱民教授也汇总了自己的观点,中国文化就是教育的文化,而儒学思想乃成人成才的学说。“成人”之学是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整个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成人”本质不是简单的年龄达到18岁,也不是结婚生子,更不是学到某一种技能,而是从人格、精神等层面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人、标准的成人。 三、如何做好“成人”教育? 朱汉民院长继续聊到,面对中国教育的不足,我们要清晰的明白,君子就是成人的标准。成人教育确实是一个大工程,而国学教育就是把“如何成人”放在了第一位!君子有三个维度:有智,有知识;有仁,有情商;有志,有信仰。譬如一个大学生,因为一篇论文答辩,没有通过;竟然写了5000字遗书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就是教育真正的失败! 张国骥教授说,这个浮躁的社会,不但穷人焦虑,富人也焦虑。作为湖南师大多年的党委书记,他提到师大很多学生都有各种不同程度、不同层面的心理问题。这都是孩子过往人生经历、家庭教育所带来的。由此可见,人生中的生命教育、性教育、死亡教育等都是成人核心教育所缺失的,必须以人为本、高度重视。 颜爱民教授总结道:要成人,文化是基础!常言道:腹有诗书气自华!不同的专业塑造不一样的气质,不同的文化造就不一样的人。文化的底蕴,造就心性的差异和区别。 四、如何看待阶段性教育问题? 朱汉民院长说中国传统教育分为“小学”和“大学”。十五岁前处于“小学”,也是人格形成关键期,重在塑造良好品行习惯。 青少年时期,掌握儿童心理学,懂得做人做事的准则,不讲谎话,不讲大话等。小学的课程就是让孩子懂这些东西,虽然他们不知道为什么,但是他们知道怎么做。而到了大学,“明礼”与“明理”的教育,就是要知其所以然,明白为什么不能这么做!让每个成人明理向善,把好的德行向外、向下传播。只有具备了社会人的特质才算真正意义上的“成人”。 张国骥教授继续讲到,每个人的成长有不同的教育阶段和教育特征。“小学”玩小孩所玩,去接触各式各样的人,体验各式各样的玩。中学掌握更全面的知识,培养缜密的逻辑思维,学习待人接物。大学就要“穷其理”,要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如一个女孩因为减肥丢失了生命,那是绝对不值当的!所以我们说教育就是“挖矿”,把每个孩子内在的“矿”挖出来。 教育的起点是人,终点是人,本质就是不断的完善人,是为了能够独立的学习、生活和成长! 文字整理:蒋春连 摄影:叶新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