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大兴:用国学教育和心理探究破解当代青少年之困

发表时间:2021-07-30 15:52

第43期国学与教育高峰论坛暨第四期乡村国学教师素养提升班现场


亲子关系紧张在当今社会屡见不鲜,当代青少年身心健康也越来越受到各方关注。7月24日上午,在长沙普瑞大酒店举行第43期国学与教育高峰论坛暨第四期乡村国学教师素养提升班(简称“国学班”)现场,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医学心理中心副主任、医学心理学教研室副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吴大兴深入分析当代青少年身心发展新特点,运用国学智慧,结合在自己从事的心理疾病研究工作给出解决方案,以期破解当代青少年之困。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医学心理中心副主任、医学心理学教研室副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吴大兴在第43期国学班上授课

吴大兴为现场400多学员量身定制课程,让学员提前填写《亲子关系自评量表》,适时引用生活实例、视频实例,现场收集典型案例,多种元素融入,幽默风趣答问,引起学员强烈共鸣。

吴教授告诉大家,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存在独特的身心发展规律,包括青少年的生理发展变化、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处理好亲子关系,家长首先应掌握这些规律。


青少年常见的七大心理问题

吴教授对当代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希望引起在场家长、教师的关注。他认为,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包括心理发展上的问题、与父母的关系问题、与老师的关系问题、与同学及朋友相处问题、学习压力问题、性心理方面的困扰、自我认识上的问题等七个方面。

心理发展问题,存在延迟、提前、发育不平衡的问题,分别导致没有断奶的“巨婴症”、替代父母的“小大人”,“成人身体、小孩心理”的现象。

与父母的关系问题,存在宠爱子女、管教严厉、要求完美的问题,要么过度保护,要么监控一切,要么不允许缺点,分别导致“推雪车父母”“直升机父母”“洁癖父母”的现象。

与老师的关系问题,存在因训斥、高压方式出现师生关系紧张、正面冲突,导致负面的结果,因老师的性别问题出现“暗恋”“嫉妒”导致“过分亲近行为”。

与同学及朋友相处,不会处理很微妙的同辈关系。不懂得家人同胞是私人、永久性的关系,同学朋友是无私人、阶段性的关系。不懂得彼此体贴、了解、相让与合作,与彼此间明存或暗在的竞争与矛盾同时并行。

学习压力问题,存在社会、学校、中高考因素,家长、学生因素等方面的问题,吴教授提醒大家注意,家长的高期待与高要求,学生本身的自我完美、好胜心强、竞争心大,容易造成心理负担加重,导致心理疾患发生。

性心理方面的困扰,容易出现月经初潮慌乱或开始遗精不知所措的问题;存在不知如何控制与处理自己对性的兴趣、好奇和欲望,导致早恋问题、看黄色书籍、网络黄色视频等现象。吴教授提醒家长此时宜疏导,切勿处罚。他还提示,青少年青春期后与异性父母保持适当距离是正常的心理现象,父母应提高意识、小心处理。

自我认识上,吴教授说,青少年正处于刚刚建立自己对自己的认识阶段,要依靠周围人给他的评语和看法。父母、老师应以鼓励、支持、赏识为主,帮助其建立自信心,切勿过多批评指责。同时还要注意没缺乏方向的“空心病”、为家长读书的“内卷”、没有实现最终的承诺的“躺平”等心理问题。


青少年心理问题解决之道

针对当代青少年身心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吴教授从当代青少年个人修身之道、家庭齐家之道、学校育人之道、社会塑造之道四个方面,提供维护策略。

个人修身,就是要秉持家国情怀、培养亲社会行为。培养亲社会行为则做到有感恩和敬畏之心、谦虚礼让、豁达包容、关爱赏识、倾听尊重、助人自助、共情接纳、自强自立、自省自律。

家庭齐家,就是要有良好的家教家风,家长要做好榜样,注重身教,引导孩子做家务,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学校育人,就是要提高青少年心理韧性,培养学生对逆境、不幸、挫折及其他压力情境下的适应能力;维护良好的师生关系、家校关系;丰富课外活动;多一点包容精神,坚守和合之道。

社会塑造,就是要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培养社会公德,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扫一扫,即可关注
联系我们
电       话:0731-82296714    13308414996
投稿邮箱:1638442894@qq.com
地       址: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芙蓉南路二段390号,湖南长沙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C栋625号。
备案号:湘ICP170050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