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进校园 立德树人展新貌 ——江华大石桥乡中心小学国学践行活动纪实

发表时间:2020-06-01 14:17作者:梁天胜 李娟娟 钟奕海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香樟树下,教学楼里书声朗朗,沐浴着清晨的阳光,莘莘学子们正诵读着国学经典。这是江华瑶族自治县红色文化学校——大石桥乡中心小学开展“国学经典进校园”活动的一组镜头。5月28日,我们走进了这所原中顾委、原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江华就读过的百年老校。


微信图片_20200623162801.jpg


“国学经典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展示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为进一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构建书香校园,使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我们开展了‘国学经典进校园’活动。学校以诵读国学经典、探索立德树人特色教育为主旋律,积极开展以‘诵读国学经典,做有根的中国人’为主题的经典诵读活动。”由湖南省国学基金会发起、湖南省人极书院执行的“乡村国学教师”公益项目第二期学员、校长奉前茂介绍道,“活动以‘校园处处见经典、师生人人诵诗文’为目标。旨在激发少年儿童继承和发扬优秀民族文化的信心,形成人人自觉‘诵经典、悟经典、行经典’的良好氛围,让师生在共同学习中,积累国学知识,感悟国学经典的文化魅力。”



课题引领,传承经典


国学经典、诗词歌赋是浸润在每个中国人血脉中的文化基因。因此,学校成立了《国学经典诵读探究实践在立德树人中的运用》课题组,此课题组由湖南省国学基金会发起、湖南省人极书院执行的“乡村国学教师”公益项目第一期学员梁天胜老师主持。


夯实基础。为了促进课题组学员语文能力的提升,使之具备一定的国学素养,在之后的教学工作中,尝试将国学经典诵读融入到学校的大阅读活动中。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国学强化训练,学习内容主要为《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朱子家训》、《孟子》、《论语》、《道德经》、《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节选。通过96天的强化训练,课题组成员夯实了基础,加深了认识,更加明确了方向。

微信图片_20200623162413.png

校长奉前茂还以“阅读,做一个温暖的老师”为主题,从自己读苏轼诗词的感悟出发,与课题组的成员分享自己读国学经典的心得体会:对于经典,要辩证地阅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微信图片_20200623162420.png


经典教育。课题组专门编写《国学经典诵读》读本,精选传统的诗词经典,按照相应专题分类编写,便于学生诵读、积累。以《国学经典读本》为基点,课题组成员组织所在班组推进“晨读、午写、暮省”经典诵读活动。活动规定:每天早晨课前10分钟即晨读,学生集体诵读经典诗文,领略和感受语文特有的韵律;“午写”时间为每天下午第一节课前10分钟,孩子们纷纷拿起笔,抄写经典美文,潜心静气进行书法练习;“暮省”即在学生下午放学前10分钟,回忆一天的学习经历,梳理收获得失,反省不足,并在个人反思记录本上写“一日札记”,为第二天的进步做准备。


“1802班自2019年上期开始就进行国学经典的学习。一年级上期,读《三字经》,下期读《弟子规》;二年级上期复习《弟子规》,读《千字文》,下期复习《三字经》,读《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班主任胡慧老师介绍道,“三年级时,我计划带领学生们读《论语》。”


“读经典,既弘扬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又明了其中蕴含的文理,还达到了认字识理的目的,实乃大善之举!”课题组成员、学校分管阅读梦飞翔项目的副教导主任唐军容表示。



活动载体,传承经典


粽子古称“角黍”,传说是为祭投江的屈原而发明。学校以传统佳节为契机,端午节时,组织师生共同包粽子,在活动中传承经典,弘扬国学。


在课堂中,老师还给学生介绍端午节的来历:公元278年,楚国的都城被秦兵攻破,诗人屈原精神上受到了极大的打击,眼看国破之难,却又无法施展自己的力量,他忧心如焚,在极端失望和痛苦中,诗人来到了长江东边的汨罗江,抱石自沉。他死时大约六十二岁,正是农历五月初五。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学生们在故事之中,明白了端午节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的纪念屈原之说,感受到了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的情感。


微信图片_20200623162404.png

微信图片_20200623162400.png


在六一儿童节的庆祝活动中,学校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国学经典学习汇报演出;学校举行第一届读书节活动,在活动中,师生共同表演国学经典诵读,一同感受国学的博大精深……每一次活动,都是对传统经典的深入学习与体会,都是心灵沁润的良好契机,以活动为载体,诵经典,悟传统。


国学经典进校园,学生的变化也大。二年级的杨淑涵,不仅读经最用心,还是认字小能手。每次上课,老师教了一两遍的知识,她就基本掌握了,便带动同学们一起诵读。上课时,每每遇到课文里没学过的字,她第一个读出来,让人不得不佩服。


黎香,是1802班的语文课代表。每天,她一早就把多媒体打开,点开当天的诵读任务,带着同学们一起读经。她能做到一心三用,既带读,又管纪律,还没忽略自己的诵读。一个平时不多言语的女孩,韧性在锻炼中得到了加强。


如今,“晨读怡情,午写励志,暮省不足”已经成为大石桥乡中心小学班级文化、校园文化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微信图片_20200623162343.png


梁天胜 李娟娟 钟奕海/著

基金会/编辑


 扫一扫,即可关注
联系我们
电       话:0731-82296714    13308414996
投稿邮箱:1638442894@qq.com
地       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西湖街道金星路湖南佳兴世尊酒店写字楼2207
备案号:湘ICP170050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