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取“经”——国学班资深奉献者朱晶华长沙至拉萨骑行思考发表时间:2019-08-05 11:21 缘起 我相信很多人都曾有过一个或者多个心愿,去西藏就是我的一个心愿。2012年,我跟高中时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约定骑行去西藏,不幸的是他于2013年10月因车祸去世。他走了,这个约定,我还是得履行。另外,这几年我一直有在读书,及2016年跟国学班结缘,在这两三年,在书上,还有跟随国学班的老师们,师兄们学了很多的东西,但是总感觉还差一点点什么。国学践行,践行,消化融合,是了,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了一些书,那就要走一些路来消化,融合,将所学真正的融入身体。且今年8月刚好30岁,我想这也是给自己而立之年的最好的一份生日礼物吧,三十而立。就这样,带着约定,带着愿望,带着期许,踏上了西行之路。 ▲8月8日,从长沙出发,与送行的朋友 ▲路上遇到的师父,师父发鸿愿,行万里路,渡有缘人,从山西出发,遇到他是在湘西。他行万里路是三步一拜,额头上都有茧子了 ▲路上遇到的师父,师父发鸿愿,行万里路,渡有缘人,从山西出发,遇到他是在湘西。他行万里路是三步一拜,额头上都有茧子了 西行前的准备 骑行去西藏,说实话,这条路是不容易的,所以我也没有等闲视之。孙子兵法云: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我早料到这条路很艰难,所以三年前就开始积极而扎实的做准备工作,除了积极训练体能,还努力纯净心智。2015年开始跑步,一年365天我跑了260多天,坚持不放弃,2016年,我实现了单次25公里的跑步。我相信大家都有梦想,但是有梦想,我们更要有为了梦想付出努力的觉悟。没有这个觉悟,所有的梦想都会变成空想。这两年多的跑步还有努力工作,努力学习,让我从身体上,经济上,心理上都做好了准备,总共的行程有3800公里,如果我没有去往拉萨的梦想,那我到达不了,如果我没有这几年背后流下无数的汗水,付出的努力,我也到达不了,所以我觉得我们做任何事情,有两点很重,既要志存高远,又要脚踏实地。立志很重要,为其志付出努力,脚踏实地,更重要。
取“经”之路
这条路就是取“经”之路,路上要跨过大河,越过高山,穿过雪峰,历经磨难与考验,才能最终到达终点——拉萨,这路上每遇到的一座高山,还有多变的气候,就像《西游记》中西天取经的九九八十一难中的一难。也像铁炼精钢时的每一次淬炼或锤打,还像人生路上或事业路上所遇到的挫折与困难,每一难,每一座山,就是成功路上的一个台阶,只有亲身经历过了,才能最后到达终点,取到真经,偷任何的懒,投任何的机,都不会取到真经,所以小孩的路,我们都代替不了,孩子的路,要放手让他自己去走,如果希望孩子成材,成人,那也应该让他去吃吃苦,接受接受磨练,还有鼓励他去面对挫折与困难,不要害怕让孩子吃苦,铁不炼不成钢,人不炼不成材,这一路上就是把我之前所学的所接收到的所有东西,融入自身的一个过程。当我一路上从开始翻第一座山到最后翻越了很多座高山的时候,我的内心就获得了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就是今后遇到再高的高山,我也不会害怕,会勇往直前,凭自己的努力翻越过去。所以《西游记》最后取的经是无字经,也为什么要行路十万里去取这部经,因为行这条路就是取经啊,我们行人生路也是取经啊,但是只有我们认真的去面对并翻越了人生路上的困难与挫折,才会到最后取到真经,人才会变的通达与智慧,但是如果一路搭车(有困难总是求助父母或者别人),逃避,还有消极面对的话,我们照样取不到真经(心经)。 关于快与慢,我们身边很多人,为了事业,为了赶路,基本把全副心思都放到了事业上,放到了赶路上面去了,有一个小团队,比我早三天到拉萨,他们每天赶路就真的只有赶路了,因为骑单车骑的快,所以就容易摔,眼睛就只能看着前面的路,不敢分一丝的心,否则一个小石头,一个小坑都能引起很严重的后果。但是这样就错过了路上沿途很多美丽的风景、有趣的民族风情及稍微闲静下来的思考。因为为了赶路,每天都会赶的很累,到了晚上就倒头就睡,第二天一早就赶路。有时候走完,都不知道自己收获了什么,难道骑行拉萨,仅仅只是为了赶路么?我行这趟路,比他们晚三天到,但是我每天能停下来上百次,看到了沿途的美景,可爱的小孩,我每天都拍了两百多张照片,晚上可以早点到达,从容的思考,虽然慢了三天,但是我收获的可能比他们要多很多,行万里路,我们不应该仅仅是赶路,还有去看沿途美丽壮观的风景,还有风土人情,思考与感悟,这才不枉行路一趟吧。我们身边也很多这样的人,一心一意只为了赚钱,事业,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投入进去,忽略了家人,忽略了健康,但是到头来,求的什么呢?有时候我会站在他们的角度想,难道赚钱不是为了家人吗?但是每天的忽略家人与孩子,这不是背道而驰么?我们现在很多人受西方的思想影响,凡事都求快,求效率,什么是效率,其实是没有那么标准的,我们更应该想清楚我们为何而行,为何而努力奋斗,为何而赚钱。有些人为了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而去努力工作,但是因为没有陪伴孩子,反而致使孩子误入歧途。老祖宗跟我们讲:欲速则不达,慢就是快。诚不欺我。有时候,行的越快,失去的越多。就像车开的越快,越没有办法去看的到沿途的美景一样,车开的快,就看不清两旁,也不敢分心,永远只敢看着前方300米的路面。如果人这样过一辈子,到离世的那一天,然后回忆自己的一生,干嘛了?我很努力的赚了一辈子的钱,吃了很多苦。其他的,没了,难道这是我们想要的人生么?就像我们开一个几千公里的车,到达终点后,总结:我一路一直在赶路,只看到了车前300米的路面。其他什么也没有。慢下来,未尝不好。 这条路上,还有关于健康的思考,我们的健康,有时候,很像一张银行卡,很多人在年轻的时候,健康的时候,总是喜欢无限的去透支身体,去做事业,去享受,去熬夜,但是身体这个银行卡透支了,今后都得还的,我们每个人都想有用不完的精力,花不完的健康,但是,却不愿意每天去为自己存一点健康,每天锻炼,就是在存储健康,我们努力做事业,享乐,都是要消耗精力消耗健康的,总消耗,不存储,就会透支,透支了,今后都是要还的。现在透支健康去赚钱,今后都要花很多钱来还健康呀。所以想要有用不完的精力及健康,就好好的每天坚持存储,锻炼吧。 另外,人生路亦像此路,上山路在蓄势,事业的前期积累,总是艰难的,下坡路就是在用势,但是下坡路总有会走完的时候,就像我们读书读到博士,读书的过程就是在上坡,这就是爬山爬到了一座山顶一样,接下来如果不学习了,那就开始很轻松的上班,如果不保持学习的习惯,这下坡路总有用完的时候,用完了就又要开始漫长的上坡了。曾国藩一辈子有用不完的势,为什么?因为他每天都保持上坡,每天读十页书,每天写一百字,每天反思总结自己。这就相当于每天都在爬山,所以他有用不完的势,有用不完的下坡路。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直到最后一天,我才知道我能到达,出发的时候,我也不知道我能否达到,但是千里路,我出发之后,没有想太多,只知道每天的去跟自己的身体和谐相处,然后每天保持努力行路,安在当下,路虽远,积跬步,将以至。也因为我知道我要去往的方向。我们的人生路,很多的人生目标,我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到达,那么我们最好的做法就是安在当下,做好了当下的每一天,积跬步,那再远的路,也会越来越近。当行完这段路之后,我的心态又发生了一个微妙的改变,就是路虽远,积跬步,以至之。这是取经取到了吧。我今后还有想法去走青藏线,新藏线。因为走过这一趟了,我知道再高的高山,对于我来讲,翻过去,只是时间的问题,因为之前的那段路,我克服了所有外在的困难,克服了自己的内心的孤独,恐惧,及犹豫放弃的心理。收获了信念及从容。这只有自己亲身去经历这条路或者经历人生路上的艰难困苦才能获得,所以王阳明先生说,心在事上磨。历事炼心。 这就是心由“路虽远,积跬步,将以至。”到“路虽远,积跬步,以至之。”心态的转变。 所以今后我们面对困难,面对路上的高山,我们要拥抱它,感恩它,因为它能成就我们,能成就我们的心。
文章分类:
践行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