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兼修开启国学践行新篇章:专访湖南践行国学公益基金会理事长颜爱民教授发表时间:2017-02-18 10:27 2017年是湖南践行国学公益基金会从初创阶段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的第二年,2月8日上午,笔者专访了基金会创始人、理事长,中南大学博导颜爱民教授。颜教授梳理了湖南国学践行公益基金会走过的风雨历程,阐释了2017年国学践行的转型思路,为笔者勾勒出一幅宏伟的未来发展图景。 笔者:颜教授,您好!展望2017,湖南践行国学公益基金会在整体发展思路上会有什么新的变化? 颜老师:湖南践行国学公益基金会创办于2012年,前三年是初创时期,近两年开始转型。如果说2016年还在克服一些以往的惯性,那么2017年则是国学践行真正意义上朝专业化、专职化、精细化、精深化方向发展的重要一年。 首先是团队建设的优化。从初创阶段只有一位专职人员,到2016年已经发展到一个专职团队,2017年基金会将进一步加强专业团队的建设,实行专职+兼职团队的形式,盘活奉献者团队以及合作单位的资源。 其次是工作重点的变化。原来基金会主要致力于通过办班来扩大学员规模和影响力,2017年基金会的工作需要真正沉淀下来,不再单一追求影响力,而是精耕细作去打造一些国学践行的精品项目。 最后是工作重心的变化。基金会初创阶段的工作重心是推广国学教育,而发展阶段的工作重心则要转向国学践行,2017年,将进一步由外践行转向内践行。为此,基金会将组织奉献者骨干参与到禅修等更高级的研修项目中,使他们能真正体会到国学的内涵,学以致用,提升自己内在的修为和能量水平。 笔者:如果说2017年将是转型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一年,那么湖南践行国学公益基金会将会推出哪些举措让国学践行更加落地,更显成效? 颜老师:首先是办班模式变化和践行研修内容体系的深化。2017年办班模式将更专业、更精细。除了继续开办综合性的普通研修班之外,还会开启创办深度学习班的尝试。在这种模式下,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需要选择专项的分类学习班,学员本身的分类会更加专业化和精细化,学习内容也会更加专项化和系统化。 同时,“1+N”的合作办班模式会继续加大和完善,以便把国内外师资请过来后可以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在践行研修内容体系上,原来是各种不同国学模块内容的整合,2017年国学课的内容更侧重于如何运用国学知识和原理来解决家庭、教育、企业管理等多方面的问题,让国学践行真正落实到应用层面。 其次是国学践行操作平台的改变。以前办班是借助国学班师兄公益捐赠的虚拟平台,从2017年4月开始,位于同升湖、面积约2600多平米的人极书院将投入运行,国学践行将会拥有自己的教育和研究基地。同时,基金会在2017年还会继续打造爱心助学·润心社、和美乡村、国学践行亲子营、国学践行馆、国学践行示范基地等国学践行品牌项目,携手奉献者展开多层次的国学践行活动。 再次,奉献者的培养模式将作出重大调整。从第21期企业家国学研修班开始,奉献者在上岗前都要经过严格的公共课和专业课的培训,以便更好地选择自己的践行岗位。奉献者星级模式的评判标准也更关注其是否能恒持奉献。基金会还会组织开展各类奉献者公益活动,在活动中培养一批主动承担与奉献的优秀奉献者及奉献者团队。 最后,国学的出版和研究也会发生重大变化。以前出版只关注新闻信息,今后则会更关注有血有肉的动人感悟;学术研究方面以前主要是侧重学术交流,今后会更多关注学术成果的呈现,其中很多成果会呈现出国学这种古老思想与现代应用的结合、与自然科学的对接。 笔者:很多人质疑公益办班模式无法持续发展,事实上也确实降低了进班的门槛,导致学员太多,有些单位甚至把国学班变成了自己的培训基地。请问2017年基金会将怎样解决这一困局,怎样增强自己的造血功能? 颜老师:这确实是个问题。我们正在考虑2017年可能会增加门槛,让学员承担相应的学习的基本成本,并以此屏蔽掉那些不想付出的人。同时,我们会扩大捐赠的面,由原来的企业家捐赠转向大众捐赠。原来我们关注的是捐赠的金额,现在更关注捐赠的人数和覆盖面。一期班下来,有多少人进行了捐赠将会成为我们衡量办班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 但基金会的公益性质始终不会改变。2017年,我们在开辟大众捐赠的同时,也会开启自筹模式,我所倡导的“大生产运动”将真正落地,我们将国学精神应用于产业和市场,开发茶的衍生品、打造蔬菜基地、启动公益商店运营等,自己创造财富来反哺国学发展。 按照我的预想,2017年,国学践行基金会将会形成一个自我发展、自主造血的机制,为后一阶段的国学传播、研究和践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